先說一下為何為購入這隻Stanley Fatmax 大頭棘輪起子好了
單純就只是被Amazon推薦而已,那時候的價格約是13歐元,折合台幣約420元(運費另計)
因為不貴就無腦下單了,同類型的大頭棘輪起子,若是一線品牌通常售價在3倍以上
之前有介紹過 [開箱] Facom ACL.2A15 三合一棘輪起子組
想說與Facom同屬Stanley集團,不知道技術與品質有沒有下放
用戶評價也不差,有4.5顆星,就買回來試玩看看吧
先來看看開箱,除了大頭棘輪起子本體,還附有6隻常見的起子頭(Bit)
這種平價的工具,通常配件都會附好附滿,不會叫你自己另外去買,不然真的就沒有人會買了
產品型號為Stanley Fmht0-62688
產地大陸不意外囉
外觀就是短短一隻,可愛可愛的
換個角度
請認明FATMAX字樣,FATMAX就是STANLEY比較高階一點的系列
所以你會發現掛上FATMAX的產品,在外觀與用料上會較好
一般棘輪起子該有的模式都有,三段模式可切換(正轉/鎖定/逆轉)
但切換旋鈕很緊,單手轉動並不輕鬆,醜一
市面上多數的棘輪起子,延長桿多採固定設計 (也就是延長桿不可拆)
而Stanley這隻延長桿是可以拆下的,所以出現了這隻短短的延長桿
延長桿的尾端,也就是靠近棘輪端是採用鋼珠固定的,間隙做的不太好,很難拆下或是裝上,醜二
拆下延長桿就會變身成更短的棘輪起子
很雞肋嗎?倒也不會,有時候就會需要這麼短的起子
(不過若真的需要極短的起子,建議還是不要買這隻,因為市售產品比它短的超級多)
再補一個缺點,醜三
握把處有非常明顯的分模線,摸起來不太舒服
Stanley在握把處做了很多造型,但最基本的分模線卻沒有處理掉
通常只要看到這種肥肥的屁股,不是有藏東西就是有附加的功能
摸起來有點像金屬的尾蓋,你說是不是金屬有很重要嗎?
如果做成金屬不拿來敲的要嘛(笑😂)
沒錯,後方可收納起子頭(Bits),用旋轉並後拉的方式取出
剛才說的尾蓋,因為磁性極弱不太好判斷 (裡面有根螺絲不太準)
乾脆直接拆下來看,外型看起來像是塑膠射出成型,但拿在手上的重量一點都不像是塑膠
還特別拿美工刀試切了一下,的確硬度比一般塑膠還高,應該是金屬粉末射出成型吧
我沒有說金屬就可以敲喔,但不小心敲到的話應該不會裂啦
尾端可收納6隻起子頭
全部配件如下
起子頭的品質普通,仔細看PZ2前端還帶有一些毛邊沒有處理,醜四
表面感覺有點粗糙,有一種#2000砂紙的錯覺,害我忍不住拿來試磨一下指甲
不確定是否為故意,或是少了一道工序造成的
最近拍照的壞習慣,總是喜歡配上金色鍍鈦的起子頭,總覺得質感好像可以往上提升一級
拆下原本的延長桿,直上金色鍍鈦起子頭,感覺更平衡了
實握的感覺有點奇怪,因為造型的關係,手指很容易就放到了切換旋鈕處
這樣好像很容易誤觸對吧? 倒也還好,因為前面說的醜一,切換旋鈕非常的緊
所以對一般的棘輪起子而言是缺點,但對Stanley而言似乎不是壞事
理論上姆指與食指應該是放在黃圈處,不過實務上有點難達成,因為大頭起子的握把很短
來看一下其他家大頭+收納的設計
會發現頸部的凹槽設計的比較大,方便手指固定
而Stanley這隻相對的凹槽就相對沒有那麼明顯,所以手指容易就亂放,醜五
最後不免俗的也要跟手邊的棘輪起子比較一下
先說其實我很少用棘輪起子,多數時候還是使用一般的螺絲起子,所以外觀都極新
若只看棘輪這個功能,我覺得表現最好的是Snap-on SSDMR4B
略為低沈的棘輪聲響,掣爪與棘輪接合時,是一種柔順(Smooth)的感覺,先緩緩的滑入,再精準的定位;而不是直接且粗爆的撞擊
但也別高估了它的表現,它也就只有棘輪這個優點而已,其他部份還好
整體表現的話,我覺得PB Swiss Tool表現更好 (但這邊的表現不含包價格喔😆)
它的延長桿都是採不可拆的設計,所以推出了二種不同長度的型號,也就是一隻羊被剝了二次皮的概念
那Stanley大頭棘輪起子的表現呢? 晃動的幅度與Wera其實差不多,但Wera的棘輪手感與聲音又更細緻一些
如果預算有到的話,會建議可以買到Wera或以上等級的,不論在使用手感或是棘輪表現上都會有感提升
看來這次的開箱可能無法推薦大家購買了
那就發揮一下它的殘存價值吧,至少它還蠻好拆的,來看看棘輪起子的內部結構
頂端採用C型環固定
C型環拿掉後,外蓋就可以打開
此時第一個會噴出來的零件是這顆鋼珠 (下方還有彈簧)
配合外蓋內側的三個凹槽,它們就是控制三段模式切換的關鍵
剛才取下的C型環,還有一顆更小的鋼珠,這顆鋼珠就是用來卡住延長桿的
搖一搖,會再掉出二個小零件
這個是用來控制中軸(也就是棘輪)不要噴出來的插銷,左右共有二隻
這時就可以觀察棘輪起子是怎麼運作的了
外蓋內部有二隻凸出的牙叉
當牙叉不偏向任一側(也就是目前位置)時,左右兩側掣爪與棘輪將會嚙合在一起
若牙叉往左或往右轉動,就會將其中一側的掣爪往下推離棘輪,這時棘輪就可以進行單向轉動了
細部照片,會發現掣爪是在一個不太規則的空間內跑來跑去
若是零件間的公差處理的不好,就很容易會出現不順暢與異音情況
如何讓棘輪滑順又能檔檔分明,就是各品牌技術力的展現了;白話一點,也是要靠新台幣來達成了
繼續拆下去,把掣爪移除
將中軸(也就是棘輪)取出,最後就是底座了,到這邊就拆完了
細部零件攤開
總結
Stanley Fatmax 大頭棘輪起子好用嗎?
物有所值(不是物超所值喔),粗用還OK啦
技術與品質與Facom差很多,並沒有因為同集團而下放
棘輪表現,就如同Stanley一如往常的表現,聲音有些吵雜,略有晃動但不明顯
若有大頭棘輪起子的需求,這個價位帶應該可以優先考慮GORILLA/MXM等國內品牌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