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之於網路,用之於網路,這是一篇Gogoro eeyo移除後輪電輔總成並換裝Shimano Nexus 內8變速花鼓的教學。這邊只分享過程與經驗,不是廣告,沒有商業行為,不提供代工,可能也沒空回答問題;另外,改裝有風險,請評估自身能力。(或是錢包厚度)
除了工作上,平常很少進行那麼長時間的專案,印象中應該是從7月初開始萌生這個念頭,畢竟Gogoro eeyo已經躺在我家大樓地下停車場3年了。先說說這台Gogoro eeyo的來源,我老婆之前是Gogoro的員工,拿到了這台定價10萬的eeyo,我想應該很多人都知道,這是無償取得的,因為eeyo推不起來,與其報廢,還不如贈與員工。
網路上的開箱文已經很多了,那我就意思意思來個箱子吧,2022年11月取得的。
印象中好像只有在室內停車場騎過一次就放著了,看了一下APP,騎行距離僅有360m,然後放著放著,只有第一年有定期充電,第三年想要再充電的時候就死掉了。
其實我在拿到車子的時候大概就知道會有這種結局了,一個沒有後勤,且完全封閉式設計的電輔車,就注定會隨著時間而消逝,因為隨著時間,鋰電池儲電量終將失效。好像有點矛盾對吧 ,騎跟不騎最終的結果怎麼一樣,但這就是電子產品不可避免的命運。
雖然說取得成本是零,但丟掉也真的可惜,對於愛動手DIY的我,想說花點錢讓它能上路,我一開始的想法是花5,000元能上路,然後再5,000元升級週邊,例如從平把改成彎把式樣,純機械架構如果沒有日曬雨淋,再戰10年應該都沒問題,畢竟我還有一台2007年的Giant iguana,有定期維護,也都還很好騎。
也曾想過弄一台碳車來騎,但全新碳車至少也要3萬以上,所以想說eeyo改一下,花個10,000元,看能不能有一點樣子,當然你可能會說,結果差很多好嗎?一台是全新碳車,完整的變速系統,一台是硬改出來的變速,車架幾何可能也不是最好的選擇,但這個過程很好玩呀,我想愛DIY的人就會懂這種心情啦,有時候並不是捨不得花錢,而是想要在動手的過程中取得成就感。
首先把後輪組拆下來研究看看,網路上有工作室或店家可幫忙把後輪組內的電輔總成拆下,包含馬達與電池,工錢大概4,000元,這樣騎行就不會有阻力了,但我無法接受後面那顆又黑又大的東西塞在輪組裡面,整台eeyo最醜的部份就是它,以前是有電輔功能,所以只能接受;但電輔功能消失後,就是一個大而無用的空殼了。
市面上也有人把eeyo的後輪組換成市售單速車*花鼓,價格大概1萬多,我也是看到這個改法才萌生後續的改裝專案,一開始的想法也是改成單速車,保留既有的Gates Carbon Drive (後面簡稱Gates)皮帶系統,包含大盤/飛輪/皮帶,這樣成本最低。
*這邊單速車是指活飛輪(Freewheel),像童車一樣,踏板不動可以向前滑行,而不是踏板不動就煞車的死飛輪(死飛,Fixed Gear)
既然要保留皮帶系統,那就要把Gates飛輪取下,理論上需要兩隻特工,一隻皮帶扳手,一隻勾型扳手(或是Park Tool的BBT-4),考量到這兩隻特工只會使用在這個情境,且後續電輔總成不會再使用,為此購入特工並不划算,雖說工具人的工具越多越好,但實務上我們還是會依需求及用途購入。最後決定直接用暴力拆解法,把這個鎖片用刻磨機切開,就可以將Gates飛輪取下。
拆下的Gates CDX 20齒飛輪(CT1120SMN),這片新品要價3,000元以上,要小心拆解耶,未來說不定還有機會轉賣出去。
後來夜深人靜的時候一直反覆思考,這台eeyo要能騎還是好騎?改成單速車是能騎沒錯,的確比現況完全不能騎好,但在淡水這種多坡地形,根本不會想騎單速車出門買菜,最後的下場大概一樣丟在車庫長灰塵,這不是我想要的情況,所以我打算挑戰多段變速系統。
那今天就是要來挑戰,怎麼把多段變速系統裝上eeyo,首先我們要知道,一般來說多段變速代表飛輪上有多個齒片,所以你一定要有空間來放這些齒片。理論上花鼓越寬,就可以放更多的齒片,就會有更多段的變速。花鼓的寬度指的是O.L.D(Over Locknut Dimension),也就是後叉兩側與花鼓接觸的內徑(寬度),白話一點就是花鼓寬度啦。花鼓的寬度就從早期的126mm->130mm->135mm (後面還有,但後面我就不熟了,而且也離我們要做的事有點遠);而單速車僅有單片飛輪,因此不需要那麼寬,常見規格為110mm/112mm/120mm。
而eeyo原廠後花鼓規格為120mm,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門檻限制,通常120mm只能裝單速車花鼓,雖然市面上有120mm的11速花鼓,但因為太小眾了,你想想看,如果多數的車廠設計都是採用130mm,那我幹嘛出120mm的花鼓來自爽?所以120mm的花鼓不但選擇少,單價也非常高,例如Bitex的RAR8,建議售價85歐元,換算約台幣2,900元。
圖片來源:https://bitexhubs.co.uk/product/rar8-120mm-road-hub-rear/
那這樣多段變速計劃要怎麼走下去?難道只能花大錢解問題嗎?別擔心,辦法是人想出來的,我們先研究一下eeyo的後叉規格。拆下後輪組的eeyo,後叉寬度約為121.5mm(手工量測的誤差不用太在意)。
後叉鐵片正面,軸心右上方有顆內六角螺絲,這是用來固定防轉片的。
(來的時候就已經鎖到有點滑牙了,應該是工廠就鎖成這樣了)
後叉鐵片的內側裝有防轉片,防轉片與花鼓兩側直接接觸。
後叉鐵片總成分解圖,你可以把他視為是類似檔車結構,可以透過滑動後輪軸心的方式調整皮帶鬆緊度。
後叉鐵片本體的厚度約為4~7mm,與軸心接觸的地方為4mm。
防轉片本身為4mm,所以疊加起來,整體厚度可以視為8mm。
假設把防轉片拿掉之後就會有約129mm的空間,稍微撐一下就可裝入130mm的花鼓,這是個好消息,至少不會再被120mm的花鼓寬度限縮了。
為為需要這個防轉片?Google一下電輔功能會有反向扭轉的情況發生,但我比較好奇的是軸心本身已切削成方形,與後叉鐵片形狀相對應,除非鐵片無法承受應力而變形,否則不可能反向扭轉。我猜測它的主要功能是軸心螺絲未鎖緊的情況下,後輪離地時,輪組因自身重量掉下來。
這個防轉片拿掉會不會有風險,應該是還好,後叉鐵片還有4mm厚度,跟許多鋼管車的後叉鐵片規格相同,如果是使用內變速系統,後續也會再補上對應的防轉片在外側。
所以現在花鼓寬度有120~130mm的範圍可應用了,來擬定改裝方案吧。
方案一,126mm外變速Shimano UG系統
- 最高可支援7速
- 費用便宜(大約5,000元)
- 零件選擇性一般
- 難度中間,需外掛勾爪
- 需改走傳統鍊條系統
126mm的花鼓寬度常見於老鋼管車,早期的花鼓多半都是散珠設計,多半可透過增加或減少墊片的方式,看是要126->130mm還是要126->120mm,成功的機率應該都很高。
但是,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126mm是早期鋼管車的規格,也就是你很難找到新品,即便有也多半是低階入門產品;等級較高的應該是Shimano的105系列(FH-1055)。它同時支援UG與HG,不管你要玩單片還是多片都很方便,但就是寬度限制,猜測最多只能安裝7速飛輪。
這個方案的關鍵應該是外掛勾爪,因為eeyo後叉鐵片上並沒有留下適當的鎖孔,只能將外掛勾爪鎖在軸心上,但我想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,畢竟很多老車也是這樣處理。
方案二,130mm外變速Shimano HG系統
- 最高可支援11速
- 費用較高,視零件等級決定
- 零件選擇性完整
- 難度較高,除外掛勾爪,還可能與車架干涉需克服
- 需改走傳統鍊條系統
方案二其實就是方案一的升級,因為130mm是公路車的常見規格,所以你會有超級多的Shimano HG方案可選擇,市面上的9/10/11速應該都可以選用。
除了外掛勾爪的問題同樣存在,還有一個防轉片帶來的延伸問題,因為防轉片拿掉後,原本的平面變成一個凹陷4mm的孔,而花鼓本身預留的空間,加上HG飛輪鎖蓋,理論上接近4mm,這邊也還沒加上鍊條本身的寬度喔,因此有可能最小齒(11T)會磨到車架,但這只是用規格資料來猜測啦,因為我沒有多餘的預算買130mm的HG花鼓來測試,有興趣的人再留意一下。
方案三,130mm內變速方案
- 最高可支援11速
- 費用中間(大約7,000元),改裝彎把煞變把有支援問題
- 零件選擇性極少
- 難度較低
- 支援鍊條或是原廠Gates皮帶系統
對於本身沒有變速的車輛想要改裝變速,內變速是一個很棒的解決方案,因為你只要確保內變速花鼓塞的進去後叉就好了,其他都沒有問題,就那麼簡單。
但內變速也不是沒有缺點,它比較常使用於城市車或是旅行車,因為在金屬外殼保護下的封閉系統,自然比較不易受到髒汙影響,妥善率會較佳。但金屬外殼與變速機構也增加了重量,相較於外變速系統重很多,爆胎時也很難拆下更換內胎,日常保養及維修工時較長,零件數量與取得方式也比較麻煩。
另外不要用外變速的體驗來看待內變速的,因為兩者的換檔機制並不相同,首先你會發現它沒有棘輪聲,一點都沒有。阻力也比較大一些,無法像外變速一樣可以空轉很久。滑行與採踏時,也比較容易出現異音或是顆粒感。(不過因為我只騎過Nexus系列,說不定Alfine會更棒也說不定)
方案四,112/120mm外變速折疊車專用HG花鼓
- 最高應可支援7速
- 費用落差大(Dahon便宜/Brompton昂貴)
- 零件選擇性少
- 難度較高,除外掛勾爪,還需熟練的變速調整技能
折疊車或是小徑車,為了有更好的騎乘體驗,多半也會設計內變速或外變速功能,同時考量到體積與重量,最後產生了寬度較窄,但又可以塞多片齒盤的情況。但因為塔基*天生就比較窄,能塞進去的齒盤自然會被受限,一般是5~7速居多。然後因為是外變速,所以同樣會有方案一與方案二的問題,甚至更多,例如112mm花鼓如果要塞進去,還要考慮軸心長度是否足夠。
*塔基(Freehub Body/Cassette Body)應該是大陸那邊的用語,我也不曉得台灣怎麼叫
上述四個方案評估完成後,就是選一個來進行吧,最後我選擇了第三個方案,也就是內變速系統,原因很簡單,難度比較低,只要花鼓塞的進後叉,幾乎就沒什麼其他的問題了。我一開始是打算使用Sturmey-Archer(簡稱SA)的內5變速或是內8變速,因為它剛好有120mm的寬度可以選,然後SA廠剛好在台灣,我這個算盤打的真不錯,直到我發現我找不到SA的業務,email寫了2次無回音。算了,可能是沒空理我這個end user吧。 (如果SA看到這個文章想要平反的話,就直接留言吧)
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研究Shimano的Nexus/Alfine系列,我一開始沒有考慮的原因,是因為它們的O.L.D規格多是130~135mm,且內變速設計比較精密,不一定有墊片可以移除 ,不像傳統花鼓有比較多可操作的空間 ,那時覺得難度很高,才會優先選擇SA。然後發現Nexus/Alfine的部份型號的碟煞系列,旁邊那顆螺母有夠寬的,居然有10.7mm,這樣是不是換5mm螺母就可以把花鼓寬度從135mm->130mm。(事後證明沒那麼簡單,請繼續看下去)
於是就決定選用SG-C6001-8D這個型號,尋找的過程中,在蝦皮上面看到有一顆舊款的SG-C6000-8D,只需23xx元,這個價格太香了,就直接下單了。這顆是庫存新品,所以外觀略有刮傷,但沒關係,畢竟便宜治百病。
驗明正身,SG-C6000-8D。
再隔了一週,將週邊配件與工具都買齊,開工吧,目標就是左側(21)寬度為10.7mm的螺母。(Y35Z19000 Left Hand Serated Lock Nut)
主體長這樣,可以用17mm的扳手拆下。
結果一拆就傻了,原來SG-C6000-8D的左側軸心是變徑軸心。只能說一開始太天真了,以為從10.7mm換成5mm就可以縮減5.7mm,讓O.L.D從135mm降成129.3mm。
拿到eeyo車上合看看,右側很ok。(為了確認是否會跟車架干涉,所有的花鼓配件都裝上去了)
但左側不ok,eeyo原廠後叉缺口只有10mm,對應到SG-C6000-8D的軸心直徑為11mm,大的怎麼可能塞的進小的。
換個角度,進不去就是進不去。
好可惜,差一點就成功了。
解決方式有很多種,不是把後叉鐵片擴孔,就是把軸心銑小一點。但理論上還是軸心銑小一點比較快,這個就要找車床來幫忙處理了,雖然說自己用刻磨機也行,畢竟這是不會轉動的軸心,但依照經驗純手工通常都會沒那麼漂亮,表面會不平整,因為這個對車床而言根本就是小菜一碟,等於就是把上面的牙給修平。
示意圖畫好就滿心歡喜的去找車床廠商,沒想到又失敗了,找了5間廠商,所有的廠商跟都我說,不接成品改裝,需要把軸心拆出才願意做;後來想想也是,如果花鼓外殼烤漆刮花了,這是代工廠商要吞還是用戶要吞,事後應該很容易有爭議。至於軸心拆出則是不用想了,因為拆裝的時間成本與學習成本太高,且Shimano Nexus的軸心也不是一根長長的簡易造型,比起夾壞外觀,我更怕夾壞內部機構。
如果週邊有朋友有車床設備的,這樣改應該就可以了,但我這邊沒有,所以只能先放棄這種改法。到目前為止,應該算是改裝失敗了,但現在放棄就什麼都沒有了,Gogoro eeyo沒修好,Shimano內8變速及配件也不能退貨,一切又回到原點了。既然別人有成功,那一定是我遺漏了什麼重點。
重新檢視Shimano Alfine/Nenus系列,有3/5/7/8/11速,從這裡面找出接近130mm的花鼓,年代太久的就直接不考慮了
- 3速CP值太低不考慮
- 5速僅有135mm的版本
- 7速有127mm的版本
- 8速有132mm的版本
- 11速僅有135mm的版本
看起來最有機會成功的就是7速與8速,但因為8速週邊已經備齊,降成7速又要多花一筆錢購買7速轉把與7速鍊條,所以仍以8速為優先考量。重點是要確認左側軸心需為單一直徑(3/8" 26TPI),不然就會發生像SG-C6000-8D的笑話,鬆開螺母後才發現它是變徑軸心。
最後鎖定尾碼為8R/8V/8C的型號,它們的共通點就是O.L.D為132mm,應該都有機會使用墊片微調,將O.L.D縮減至130mm。
在選擇之前,我們可能要先了解一下Shimano內變速的編碼原則及其架構,才不會選錯型號。Shimano內變速為配合煞車系統,推出四種不同架構,並給予不同的尾碼
- C,代表內建煞車系統,例如SG-C6001-8C
- D,代表碟煞,例如SG-C6000-8D
- R,代表外置Roller煞車系統,例如SG-C6001-8R
- V,代表框煞(C夾與V夾),例如SG-C6001-8V
那我們要選哪一個?首先D可以排除掉,因為在SG-C6000-8D身上已經學過一次教訓了,想裝也裝不上去。C也可以直接刪掉,因為C內建了煞車鼓的結構(10),外側也多了一個煞車臂(8)。雖然網路上有教學怎麼廢除該功能,但整體而言仍是偏麻煩(正確來說應該是很麻煩才是),而且也沒有比較便宜,就不考慮了。
那R跟V要選哪一個?先講R就是外置Roller煞車系統,當踏板往後踩時會煞車,但我老實說,我還真的沒有騎過這種車,所以我也只能拿著資料念給你聽。
Roller煞車套件長這個樣子,下圖只是其中一個部份,這邊只是要跟你說煞車盤(A)跟內變花鼓的關係位置。因為是外置,所以你不裝這個Roller煞車套件也可以,不裝它就變成一般的內變花鼓,而外置的好處就是保留了彈性。
而V就是給那些已經有C夾/V夾的人使用的,因為你車架已經有煞車系統了,你也不需加裝Roller煞車套件就可以煞的住,於是就多附一個防塵蓋套件(21)蓋著。結論,R跟V都可以選用,V只是加了防塵蓋的R,V的本質仍是R。
(反過來說,如果你選了V,你一樣可以透過拆除防塵蓋而變成R,然後加裝Roller煞車套件,變成同時有V夾又有Roller煞車的奇怪組合)
但有趣的是,市面上R往往賣的比C便宜很多,抱持著便宜治百病的心態,當然就是選擇R啦。因此將型號範圍縮到剩下3個R系列型號,其實也就是不同世代的差別
- SG-C6001-8R,淘寶有貨,還帶配件,預估含運含關稅3,500元內
- SG-C6011-8R,日本或德國購入,價格都差不多,預估含運含關稅5,500元內
- SG-C6061-8R,它是Di2電變系統,整套買下來成本太高不考慮
6001/6011要怎麼擇擇呢?兩者檔位都相同,配件也共用,但6011是新一代技術,加入了滾針軸承聽說更滑順。但要不要花2,000元換更滑順的感覺呢?還是拿2,000元升級其他的週邊爽度會更高?所以最後我的選擇是SG-C6001-8R。
這次比較可惜,台灣沒有賣家有此型號,所以最後就是由淘寶購入了;那淘寶的好處就是賣家幫你整套配好,飛輪齒數可以自選,省下那些配件東湊西買的成本,還附了一隻8速轉把給你,這樣好像比當初買SG-C6000-8D還要便宜,嗯...好吧,市場大真的就是有價格優勢。
選好型號後就是擬定改裝計劃,SG-C6001-8R的O.L.D為132mm,從零件表與網路資訊查到關鍵的左右二顆螺母規格
- 右側,Y33Z07020,Right hand lock nut (3.4mm)
- 左側,Y31Z06030,Lock nut for left hand cone (7.1mm)
如果要塞進eeyo的130mm寬度,需要用我手邊的4mm/5mm外廠螺母(3/8" 26TPI)進行調配,右側原本為3.4mm,可能要換成4mm,避免跟車架干涉,等於寬度增加0.6mm。左側原本為7.1mm,要換成4mm,7.1mm - 4mm -0.6mm = 2.5mm,這樣O.L.D就會從132mm - 2.5mm = 129.5mm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終於到貨了,來看一下兩者的差異,左側是SG-C6001-8R,右側是SG-C6000-8D。
驗明正身,很明顯SG-C6001-8R的O.L.D短了一截。
驅動側差異不大,目視只有最外側的螺母厚度差異。
針對不同煞車系統,在設計上略有不同
先來量一下O.L.D吧。因為手上游標卡尺的深度不足,所以用二片鋁塊抵住兩側螺母的平面。
目視約125mm,奇怪,規格書上面不是寫132mm嗎?此時腦袋一片混亂,瞬間又把前面的改裝計劃打亂了。
再看一次說明書,找尋O.L.D會從132mm->125mm的原因,原來是我誤解了,我以為移除這個編號(21)的防塵蓋套件(Y34R98100,Left hand dust cap unit)可能只會縮減2~3mm,沒想到是7mm。理論上你裝了防塵蓋套件或Roller煞車套件後,O.L.D應該會是132mm。為何會說應該,因為這二個套件我都沒有購入,所以我只能提供現況的量測值。反正就是裝上防塵蓋之後,O.L.D才會是規格上的132mm。但這也是一件好事,代表我們有更多的操作的空間。但我先說,防塵蓋沒裝的話,是有可能會影響內變速的壽命,不過我也不會下雨天騎車,所以我覺得可接受。
驅動側,也就右側螺母(Y33Z07020,Right hand lock nut),這顆零件書上面已經直接列出為3.4mm,3.4mm已經很薄了,手邊沒有更薄的螺母可以替換,所以也不需要拆下來了。再薄就只能用墊片了,但這樣就沒有對鎖的功能,至於螺母對鎖功能是否重要?會這樣設計自己它的用意,我只能說現況不需要去煩惱,維持現況即可,後面會再跟你解釋。
左側螺母(Y31Z06030,Lock nut for left hand cone),網路資訊是7.1mm,這邊就有空間可以調整了。而且說實在,你不改的話也會有點問題,因為它的最外緣,與後叉鐵片接觸的地方有內縮,接觸面積不足可能會有變形或鬆動等延伸問題。
所以現在有二種改法
- 方案一,加厚墊片,將125mm->130mm
- 方案二,換薄墊片,將125mm->120mm
感覺好像是方案一比較簡單,但因為原廠非驅動側這顆螺母有剛才說的問題,所以先拆下來再說。這邊需要二隻14mm扳手,其中一隻需要是薄型扳手。我有嘗試只用一隻扳手轉,但原廠鎖的蠻緊的,用力轉的話軸心會有扭轉的情況,所以還是需要二隻14mm扳手。
拆下後覺得開心,這次終於沒有變徑軸心的問題了
左側螺母(Y31Z06030,Lock nut for left hand cone),厚度為7.1mm,與一開始網路上查的資料相同。
這個時候突然靈光一閃,如果我直接換成更薄的螺母,O.L.D可以縮到多少?難得平常都睡眠不足的我,此時腦袋會那麼清醒,我手邊最薄的外廠螺母(3/8" 26TPI)大約是4.2mm,這顆是從淘寶上買來的,聽說是台灣品牌啦,但哪裡生產的就不曉得了。
鎖緊,一樣是需要二隻扳手,但上面那隻要換成17mm。
完成圖
再量一次O.L.D
尺寸約為121.5mm,也就是說這樣交換,可以縮減約3mm,有沒有覺得這個尺寸有點熟悉?
是的,含eeyo原廠防轉片的O.L.D也大約是121.5mm。
不用壓不用擠,花鼓就能輕輕鬆鬆放進去。為了確認配件不會有干涉的情況,這已經是所有配件都裝上去的狀態。
說來好笑,之前在那邊量半天,還刻意把eeyo原廠防轉片拆下來量,結果最後也不用拆了。
驅動側也沒有太靠近的問題,完全不會干涉。
eeyo的後叉是90°缺口向下,所以要選用Shimano原廠防轉片8R(Y34R85010,Non-turn washer),安裝後完美契合。
最外側我沒有用Shimano原廠的銀色螺母(Y31414010,Cap nut),第一是銀色跟車色不搭,第二是外廠螺母兩側都帶有防鬆牙,我覺得這個比較保險。
但另一側有點問題,Shimano防轉片8L(Y34R85000,Non-turn washer)無法正確卡入。
軸心的左右兩側,有磨出兩個平面供防轉片固定,但我把左側7.1mm的螺母改短了,所以螺牙就多出約3mm的寬度。 (綠色貼紙是拿來做記號的)
最關鍵的花鼓問題算解決了,暫時先用二顆外廠螺母鎖緊,等編輪後再來處理這個小問題。
這邊補上配件的安裝過程,過程有點無聊,但就當作是個記錄吧。我買了二顆花鼓,自然就有二組完全相同的配件。 (桌面不夠大,不然還有很多東西沒有放進來)
組裝過程建議要有桌上型虎鉗(鉗台),因為可以夾住軸心作業,後面會再提到原因。
先把一個大片的金屬銀色防塵蓋裝入。 (忘了拍,就是右下角那片)
目前使用的是22T齒片,Shimano原廠有16~23T可供選擇。
我覺得C型環最難裝,通常新品C型環很緊,你需要二隻小的一字起子。再加上花鼓本身圓滾滾的,如果你沒有虎鉗夾著,你很難雙手作業。
C型環安裝完成,拆比裝簡單100倍。
裝上CJ-8S20套件,中文叫什麼我也不曉得,好像是"內變速控制器",基本上只要看著顏色作業就好,紅色排成一直線後放進去。
最後一片,放上去對準黃色,再轉一下即可。
最終完成圖
後面還有幾個作業,編輪/裝鍊條/裝變把/變速線走線,全寫在一起篇幅會太長,就下一個章節再講吧,先讓你們看一下成車照,證明最後真的有成功。還在試車階段,變速線尚未整理,先用束帶綁在外管。
重量與規格那些先不談,整體是真的蠻有設計感的(聽說是致敬RIZOMA R77)。跟Shimano內變速也很搭,一整個就是極簡風格,若是能走全內線就更棒了。 (連水壺固定螺絲都省掉就是另一個故事了)
這個花鼓顏色還蠻搭的對吧,Shimano原廠說是銀色,實際上帶有一點淡藍色,剛好跟eeyo的水藍色很搭。
改用Alfine的SL-S7000-8 撥把,因為Alfine的質感比較好,價格也不貴。
前面有提到使用22T後齒片,現況改成前42T後19T的齒比設定,之後會再說明。鍊條沒有鬆喔,是車架微微往上造成的錯覺。
最後提一下Gates皮帶系統,我也覺得皮帶系統很棒呀,不需上鍊條油所以不會弄髒身體,但可能是專利的關係吧,零件真的好貴,貴到我覺得不划算。
eeyo原廠的使用的是Gates HG規格齒片,你可以使用方案一/二但僅安裝單齒片,但因為HG的槽位很寬,所以你需要拿很多墊片把剩餘空間塞滿,但這番操作下來,還是只有單速功能。你可能會覺得,那不一開始就選用單速車常用的120mm花鼓不就好了?
是呀,但你仔細想想,這些單速車常見的110/120mm花鼓,9成都是鎖牙式飛輪,也就是這個HG齒片你也無法流用,你必須再花3,000元重買一片Gates的鎖牙式活飛輪齒片,此時有沒有覺得不管怎麼選擇都要花大錢的概念。
(淘寶上有看到120mm配上較窄的HG塔基,是設計給單速車活飛輪使用的,但真的少見)
那方案三呢?抱歉Shimano與Sturmey-Archer均不使用HG塔基(正常呀,只需要1個齒片,幹嘛做那麼寬的槽位),你仍必須再花3,000元重買一片Gates的對應齒片。結論,如果你要續用原廠Gates皮帶系統,那只能花大錢,且只有少少的選擇。所以,誠心建議放棄原廠的Gates HG規格齒片,它會讓你綁手綁腳,如果想用Gates皮帶系統,請先選擇花鼓再重買Gates的對應齒片,才不會有削足適履的情況發生。講到這邊,又想要開幹eeyo那莫名奇妙的120mm花鼓寬度了。
以上就是為何我要改回鍊條系統的原因,週邊便宜/選擇多/可靠/可容忍一定程度的歪斜,齒比想改就改也不會心痛。Gates皮帶系統換個齒比可能就要3,000元起跳,相較之下鍊條系統國產都是一片幾百。而且很多時候,你並不清楚你現在的體能或是路段適用什麼樣的齒比,需要實際騎乘之後才能找到適合的齒比規格,日後升級也不會因為預算問題而卡關。
題外話,似乎好像可以把Gates Carbon Drive的CDX零件轉賣出去,光一片全新後飛輪就要台幣3,000元,等於一顆Shimano Nexus 內8變速的價格,而且我手上還有皮帶跟大盤齒片,應該有6,000元的價值吧,等同於改裝費用(如果賣的出去的話)。
資料參考
https://www.bikeforums.net/bicycle-mechanics/953347-shimano-nexus-8-adapted-120mm-track-drops.html
https://bikeshed.johnhoogstrate.nl/bicycle/drivetrain/shimano_alfine_inter_11/#compatible-frames
https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316&t=6938200
https://forum.jorsindo.com/thread-2577644-1-1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